服务行业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融合了生物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新兴领域,其核心在于通过对生物系统进行设计和改造,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人工生物系统。近年来,相关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基因编辑技术如 CRISPR-Cas9 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基因编辑的效率和精准度,让科学家能够像编辑文字一样对生物基因进行精确修改。这一技术在疾病治疗、作物改良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例如通过修复缺陷基因治疗遗传性疾病,培育具有更强抗病虫害能力的农作物。DNA 合成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成本不断降低,合成速度和长度不断增加。这使得构建复杂的人工基因线路和基因组成为可能,加速了新型生物系统的设计与构建。科学家们能够根据需求,合成全新的基因序列,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生物功能。

应用领域广泛拓展

医疗健康领域:合成生物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最为突出。在药物研发方面,传统的药物研发周期长、成本高,而合成生物学技术为其带来了新的曙光。通过构建细胞工厂,可以高效合成各种药物成分,如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青蒿素,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成本。此外,合成生物还为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新兴治疗手段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有望攻克一些传统医学难以治愈的疑难杂症,如癌症、遗传性疾病等。

农业领域:合成生物学技术能够助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改造农作物基因,培育出具有更强抗逆性(如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利用合成生物制造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替代传统的化学制品,更加绿色环保。例如,科学家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出能够分泌特定杀虫蛋白的微生物,用于防治农作物害虫。

化工材料领域:传统化工生产过程往往伴随着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合成生物为化工材料产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行路径。利用微生物发酵等生物合成方法,可以生产出各种生物基材料,如生物塑料、生物橡胶等。这些生物基材料具有可降解性,能够有效减少白色污染,对环境保护意义重大。而且,生物合成过程通常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相比传统化工生产,能耗更低。例如,一些企业已经能够利用微生物合成 PHA(聚羟基脂肪酸酯)类生物塑料,其性能与传统塑料相似,但在自然环境中能够被微生物分解。

能源领域: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合成生物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愈发广阔。通过微生物发酵,可以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燃料,如乙醇、丁醇、生物柴油等。这些生物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能够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此外,科学家还在探索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新型光合生物,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为能源生产开辟全新的途径。

根据麦肯锡的分析,预计在2030-2040年,合成生物学每年带来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8至3.6万亿美元,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000亿美元,生物制造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将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之一,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随着产学研用进一步深度融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为行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活力。

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过去五年,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市场规模从 2018 年的 53 亿美元增长至 2023 年的超过 170 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 27%。预计到 2028 年将成长为体量近 500 亿美元的全球性市场。2023 年国内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约为 86.26 亿元,2025 年预计将继续增长至 124.06 亿元。

合成.PNG

政策支持力度大

中国 “十四五” 规划明确将合成生物学列为重点发展方向。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将合成生物列为科技前沿领域方向之一。2022 年,中国正式发布《“十四五” 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2024 年,工信部等 7 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产业化。同时,北京、广州、青岛、上海等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合成生物相关领域布局。

  •  医疗健康领域:可用于开发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如设计和生产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生物药,包括抗体药物、细胞治疗产品等,用于治疗癌症、罕见病等疑难病症。还能根据患者的基因特征和病情定制个性化的精准医疗方案。另外,通过设计全新的细胞内代谢途径,使医药产品能够通过微生物细胞利用廉价糖类等原料进行合成,降低药品成本。

  • 化工领域:为传统化工产业的绿色转型提供新途径,通过生物制造方式生产各种化工产品,如塑料、橡胶、纤维等生物基产品。这些产品具有可再生、环境友好等优点,能减少对石油等化石资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 农业领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具有抗病虫害、耐旱、耐盐碱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品种,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同时,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和肥料,具有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等特点,能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 食品饮料领域:可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等。例如,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生产天然香料、色素、甜味剂等,满足消费者对安全、天然食品添加剂的需求。还能开发具有特定营养成分或功能的食品,如富含特定维生素、矿物质或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


技术创新驱动力强

  • 基因编辑技术如 CRISPR - Cas 系统不断优化升级,精准度和效率持续提升,使科学家能更精确地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编辑和改造4。DNA 合成技术取得长足进步,成本不断降低,合成速度和长度不断增加,使得构建复杂的人工基因线路和基因组成为可能,加速了新型生物系统的设计与构建。AI 技术的兴起为合成生物的未来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能,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蛋白质结构预测和设计等技术的突破提高了合成生物学的底层研发效率。

可持续发展契合度高

在全球倡导 ESG 投资以及中国 “双碳” 战略的背景下,合成生物的绿色制造特性使其成为实现生物质能源高效利用的理想手段之一。它能够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各种产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化石资源的依赖,为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做出积极贡献。例如,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和燃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不过,合成生物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化生产时,存在大规模生产的一致性和成本问题。复杂生物系统的设计和调控、大规模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效率等技术问题也有待突破。同时,现有的法规可能无法完全适应合成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新和完善,还需要国际间的合作和协调,制定统一的监管框架和标准。合成生物学的意义:

合成生物制造可以降低工业过程能耗、物耗,减少废物排放与空气、水及土壤污染,以及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摆脱传统农牧业的弊端,同时提高资源转化效率。解决粮食缺口问题,用细胞工厂生产取代传统的植物提取甜味剂,在医疗健康领域不仅可以通过设计全新的细胞内代谢途径,使医药产品能够通过微生物细胞利用廉价糖类等原料进行合成,还可以通过纠正机体有功能缺陷的回路,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合成生物学涵盖合成基因,合成生物化学,合成微生物,合成免疫以及材料合成生物学,在环境健康、青蒿素生产、能源、农业、CAR-T细胞疗法上都有广泛的运用。为什么合成生物的技术壁垒高?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从微观的基因合成到宏观的放大生产的发酵工程 存在大量know-how,技术壁垒高。

2:合成生物是一门汇集了生物学、基因组学、工程学和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学科,对有从业人员的综合专业要求很高。

3:专利和论文数量巨大,而且绝大部分是英文原文,从相关论文数量来看,2000年领域内发表的论文数量为809篇,2022年达到了17456篇,增长超过20倍;从专利情况看,每年申请的合成生物学相关专利也由2004年的59项增长到2022年2899项,增长了48倍。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语言也提出较高的要求。


合成生物玩家:


合成生物1.jpg合2.jpg


上海因特普林作为中科院深圳研究院的翻译合作伙伴,不惜重金大量聘请目标语言为母语的人才进行翻译工作,我们的翻译人才都有生物工程的背景,熟悉各种蛋白表达平台,质粒,微生物,细胞株等专业术语,因此在合成生物翻译行业我司的优势是其他翻译公司无法比拟的,近15年来我们已经累计700万医药行业翻译术语,翻译了海量的科技文献以及发表文章,涉及翻译领域有合成生物进化翻译,合成微生物翻译、合成基因组翻译、合成免疫翻译、合成生物化学翻译、材料合成生物翻译和细胞与基因线路设计翻译。得到客户一致好评。


合成生物行业(Synthetic Biology Industry)的翻译前景与行业本身的快速发展、全球化合作需求以及跨学科特性密切相关,呈现出专业性强、需求多元、市场潜力大的特点。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其翻译前景:


市场.PNG

一、行业发展催生翻译需求激增

  • 全球产业链协作的刚需:合成生物行业涉及跨国研发、技术转让、专利合作、供应链整合等环节。

  •    欧美企业(如 Ginkgo Bioworks、Amyris)与中国、印度等国的生物制造企业合作时,需大量技术文档、合同协议的翻译。

  •    国际学术会议(如 iGEM、合成生物学国际研讨会)的论文摘要、演讲内容需精准翻译。

  •    跨国药企(如辉瑞、罗氏)与合成生物初创公司合作开发新型生物药时,需翻译临床数据、申报材料等。

  • 政策与资本的全球化流动,各国对合成生物的政策支持(如中国 “十四五” 规划、美国《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倡议》)吸引跨国投资,相关政策文件、融资报告、招股书(如华恒生物、凯赛生物等企业的国际化上市)需要专业翻译。

二、翻译领域的专业性与技术门槛

跨学科知识要求高
合成生物融合生物学、化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多领域,翻译需掌握:

  •    专业术语:如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metabolic engineering(代谢工程)、synthase(合成酶)等。

  •    行业应用场景:如生物基材料(biobased materials)、细胞治疗(cell therapy)、生物反应器(bioreactor)的技术原理与产业动态。

  •    法规与标准:如美国 FDA 对合成生物药的审批要求、欧盟 REACH 法规对生物基化学品的监管框架。

技术文档翻译的严谨性

  •     专利说明书、工艺流程图、发酵工艺参数等技术资料需精确翻译,避免因歧义导致生产事故或法律纠纷。

  •     临床前研究报告(如毒性评估、药代动力学数据)的翻译需符合国际规范(如 ICH 指南),确保数据在全球多中心试验中的一致性

三、翻译市场的增长潜力

行业规模扩大拉动翻译需求
据 Market Research Future 预测,全球合成生物市场规模 2028 年将达 496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超 20%。行业扩张伴随技术输出、产品出口,直接推动翻译服务需求增长,尤其是技术类翻译(占比约 60%)和商务类翻译(如市场调研报告、投资分析)。


新兴领域的翻译蓝海

        合成生物 + AI:如 AI 驱动的蛋白质结构预测(AlphaFold)、基因线路设计软件的操作手册翻译。

        合成生物制造:如利用微生物合成 PHA(聚羟基脂肪酸酯)、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工艺技术文档翻译。

        合成生物学伦理与安全:如国际合成生物学安全框架(如《生物多样性公约》相关议题)的政策文件翻译。









上一个:新西兰移民翻译 下一个:学历翻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