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业翻译的海外市场在哪里
芯片行业中,中国目前仍有部分技术需要从海外进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端芯片设计技术:在高性能计算芯片领域,如 CPU、GPU、AI 芯片等,国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例如,全球 GPU 市场中,英伟达和 AMD 两家公司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中国每年在 GPU 的进口上花费巨大。虽然中国有华为昇腾、海光、景嘉微等企业在相关领域有布局和发展,但整体市场份额还比较小。
先进芯片制造工艺技术:芯片制造工艺不断向更小纳米尺度发展,目前国外在极紫外光刻(EUV)工艺方面处于领先地位6。EUV 光刻机是制造 7nm 及以下先进制程芯片的关键设备,荷兰阿斯麦(ASML)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该设备的供应商7。此外,在先进的刻蚀、沉积、光刻等工艺技术方面,国外企业也拥有更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关键芯片制造设备技术:除了 EUV 光刻机外,其他一些关键芯片制造设备技术也依赖海外进口。例如,东京电子在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其提供的刻蚀机、光刻机、薄膜沉积设备等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份额,中国部分企业需要从这些公司进口设备。
高端存储芯片技术:存储芯片方面,三星、SK 海力士和美光三家企业高度垄断,合计市场份额超过 80%。中国国产存储芯片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主要集中于 32 层 - 128 层产品,与三星 236 层技术存在代际差距,在高端存储芯片领域仍需进口。
车规级芯片技术:在车规级 MCU 市场,主要被英飞凌、NXP、Microchip、瑞萨电子、意法半导体等国外头部厂商所占据,国产车规级 MCU 厂商整体市场份额较小。此外,在中高端电动汽车所需的碳化硅功率器件方面,意法半导体、安森美、英飞凌等国外企业约占整个市场营收的 91.9%,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较低。
特种芯片技术:如高温环境下使用的特种芯片,几家国际巨头长期垄断高温电源市场,而国内企业多聚焦中低端领域,高端特种芯片国产化率近乎为零,存在技术门槛高、供应链依赖进口等痛点